《旧书里的春天》
巷口的 “拾光书屋” 总飘着淡淡的樟木香气,店主陈默习惯在午后阳光斜照时,用软布擦拭书架顶层那本蓝布封皮的《诗经》。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已经脆如蝉翼,是三年前林阿婆留下的。
那天暴雨突至,林阿婆抱着纸箱冲进书店,雨珠顺着银白的发丝滴在地板上,晕开小小的水渍。“小伙子,这些书能放在你这儿吗?” 她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,纸箱里整齐码着二十多本旧书,每本扉页都贴着褪色的梅花笺。
陈默发现这些书都有相同的标记:在 “春” 字旁边画着小小的太阳。林阿婆说这是她先生的习惯,两人年轻时总在春日里去郊外看书,遇到喜欢的段落就做下记号。“他走后,我总怕这些书没人疼。” 老人指尖轻轻拂过书页,像在抚摸珍贵的时光。
从那以后,林阿婆成了书店的常客。她总坐在靠窗的藤椅上读《诗经》,阳光落在她银白的发丝上,像撒了一层碎金。偶尔遇到孩子来买童话书,她会笑着递上自己烤的桂花糕,说读书的孩子都该被温柔对待。
变故发生在去年深秋。林阿婆连续两周没来,陈默心里不安,按她留下的地址找到老旧小区。开门的是她的女儿,红着眼眶说老人突发脑溢血,已经认不出人了。病房里,林阿婆躺在床上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被角,像在寻找什么。陈默突然想起那本《诗经》,急忙回书店取来。
当蓝布封面递到林阿婆手中时,她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。指尖划过书页,停在夹着银杏叶的地方,嘴唇翕动着,依稀能辨认出 “桃之夭夭” 的音节。女儿惊讶地看着这一幕,陈默轻声说:“书里藏着她的春天呢。”
如今,那本《诗经》仍摆在书架顶层,旁边多了个玻璃罐,里面装着不同时节的树叶。常有顾客问起这些树叶的故事,陈默总会笑着说:“每片树叶里,都藏着一段不肯被时光忘记的温暖。”
春日的阳光再次洒满书店,陈默轻轻翻开那本《诗经》,夹在书页间的银杏叶轻轻颤动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爱与记忆的永恒故事。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